助力乡村振兴,民间文艺如何激发新活力

栏目:文化   发布时间:2023-01-03 10:01 来源:网络  &阅读量:17689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公布了“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典型案例名单。91件案例中,有3件来自河北,分别是《沧州市吴桥县:传承千年杂技文化彰显魅力》、《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传承民族文脉赋能乡村振兴》、《保定市曲阳县:千件石刻支撑民俗文化繁荣乡村发展》。这些入选案例在“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成果转化、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旅游业融合发展、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打造地方文化名片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具有典型示范效应。

守住文化之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近年来,河北省高度重视民间文化艺术的发展,不断推进“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其中三个被宣传的案例就是典型代表。这些民间文艺小镇有什么独特之处?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有哪些好的做法?如何在推动文旅融合、乡村振兴中激发新活力?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加强政策引导

推动创建民间文艺之乡。

丰宁位于河北北部,南接北京,北接内蒙古。由于经济欠发达,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全省重点扶持的深度贫困县。但是,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丰宁来说是一大资源。历史上,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在这里和谐交融,满蒙文化和草原文化多姿多彩。尤其是剪纸艺术,以其鲜明的特色闻名中外。

“为了推动剪纸艺术的发展,充分发挥非遗领头雁的作用,我县成立了非遗文化发展领导小组,形成了县村三级‘非遗+扶贫+振兴’工作体系。”丰满自治县旅游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副局长张艳玲说,为深化制度建设,该县已指派专人对剪纸等非遗产业进行全面普查。完善了72个非遗项目数据库,认定了167名高水平代表性传承人,建立了专项台账。并聘请专家进行全面调研,制定了丰宁“非遗”文化发展规划和“非遗+扶贫+乡村振兴”实施方案。

被誉为“中国雕刻之乡”的曲阳连续三年荣获“河北省文化产业十佳县”,曲阳石雕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近年来,曲阳一直注重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曲阳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刘斌说。

据悉,该县成立了文化旅游领导小组,编制了《曲阳雕塑瓷器修复产业振兴规划》、《曲阳文化旅游“十四五”发展规划》等纲领性文件。每年,县级财政还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和保护,制定了《曲阳工艺美术大师奖励办法》、《曲阳雕塑瓷器固定行业青年人才发展扶持办法》等一系列文件,进一步完善规划措施体系。

立足自身特色,合理绘制蓝图,加强规划引导……通过不断推进“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创建,河北各地不断打磨出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在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下,不断推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目前很多地方的民间文化艺术产业越来越强大。

激发农村活力

促进民间技艺的传承和创新。

民间文化艺术植根于本土。只有坚持自己的特色,不断吸收民间养分,加强人才培养,扩大群众基础,创新创造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在吸收时代元素中获得更多认同。采访中,多位民间非遗大师如此坦言。

大运河畔的吴桥,杂技之乡,是中国杂技艺术的发祥地。吴桥杂技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单。目前拥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2名,省级传承人24名,市级传承人30名,县级传承人72名。“在吴桥的非遗代表性项目中,有52项与杂技有关,它们共同构成了吴桥杂技鲜明的文化结构。”该县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曹宏宇说。

多年来,吴桥县十分重视文艺创作。围绕“江湖IP”文化生态品牌,创新了表演艺术形式,推出了《江湖》、《时代》、《运河》、《印象》等一批杂技魔术情景喜剧,打造了《节日》、《秦斗士之魂》、《凌云狮秀》等一批优秀节目,将杂技艺术的极致之美与现代舞台上的声、光、电之美深度融合,在行业内外均有收获。

此外,吴桥县还建立了20个杂技非遗传承基地、17个获证杂技专业村、131家杂技文化企业。全县473个行政村,每个村都有杂技演员。

“特征是识别。我们丰宁剪纸的特点是‘阳刻为主,阴刻为辅,长发细剪’。继承和创新要以发扬特色为基础。”丰宁满族剪纸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东革说,为加大非遗传承人队伍建设,该县以培训为先导,组织业内专家编写了《丰宁满族剪纸技艺》等培训教材。还聘请了民间艺术大师和非遗传承人亲自授课,现已培养出206名当地非遗人才。同时,举办非遗管理和非遗经营人才培训班9期,聘请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传承人开展“非遗+民宿”、“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等技能培训422项,培训乡村学员1130余人,提高了民间人才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传承民族文脉,赋能乡村振兴。记者进一步了解到,丰宁持续挖掘满族剪纸的文化潜力,“非遗+扶贫+乡村振兴”典型经验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度评价,并在联合国南太平洋国际培训大会上向世界推广。

加强品牌建设

推动民间文艺进一步“走出去”。

民间艺术植根于基层和群众。这些特色技能只有与群众增收紧密结合,真正融入生产生活,才能形成普惠格局,促进文化旅游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只有不断接地气,求发展,做强品牌,才能种下传承发展的沃土,才能大踏步“走出去”。

“曲阳石雕技艺,代代相传。现在,我们要发挥自身优势,致力于将‘指尖技艺’成功转化为促进乡村振兴的‘指尖经济’,充分发挥曲阳石雕在乡村振兴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不久前,曲阳石雕人高英坡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他告诉记者,雕塑产业是目前曲阳县最大的富民产业,大小企业2300多家,从业人员占全县人口的五分之一。目前,依托非遗项目,已成立石雕作坊176家,组织协调雕刻企业16家,进行产业帮扶。

千年石雕,繁荣乡村发展。为擦亮文化品牌,打造地方名片,曲阳以“节”为媒,成功举办了八届“中国曲阳国际雕塑艺术节”,加强了与国外的对话与合作。曾被评为中国最具特色的优秀民族节庆活动。此外,还持续深化与清华美院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交流合作,与国内8家艺术院校建立雕塑创新联盟,定期开展学术交流和研讨会,推动石雕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吴桥杂技促进了东西方民间文化艺术的交流和互鉴。历史上,吴桥的杂技艺人漂洋过海,走出国门,成就非凡。如今,吴桥杂技已在国内外杂技比赛中获得多项金牌,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和精神。目前,吴桥县有3所中等专业杂技学校,为全国各地输送优秀的杂技人才。杂技团体111个,6000多名杂技演员常年在6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100多家企业开发了杂技道具、服装及相关产品;关于杂技的学术研究,涌现出大量以杂技为题材的文学、剧目、影视作品…

曹宏宇告诉记者,目前,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已牵头制定了《支持吴桥杂技繁荣发展的若干措施》,督促吴桥县抓住机遇,狠抓落实,围绕“底蕴丰厚、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惠民利民”的目标,进一步改革创新,做大做强杂技产业。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0

猜你喜欢

最新内容

ad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