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捐献者眼中感光细胞“重生”

栏目:活动   发布时间:2022-05-12 05:46 来源:网络  &阅读量:16901  

器官捐献者眼中的感光细胞“重生”

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数十亿神经元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感觉信息。在眼睛中,被称为光感受器的特殊神经元可以感知光线。11日,犹他大学约翰·a·莫兰眼科中心的一组研究人员和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合作者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描述了他们如何使用视网膜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模型,研究神经元如何死亡,并介绍了一种“复活”神经元的新方法。他们恢复了器官捐献者眼中的感光神经细胞,恢复了它们之间的交流。新的发现将改变大脑和视觉研究。

“我们能够唤醒人类黄斑中的感光细胞,这是视网膜的一部分,负责中心视觉和我们看到细微细节和颜色的能力。”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莫兰眼科中心的科学家法蒂玛·阿巴斯博士解释说,在器官捐赠者死后长达5个小时的时间里,这些细胞对明亮的光、彩色的光,甚至非常暗的闪光都有反应。

虽然最初的实验恢复了感光细胞,但这些细胞似乎已经失去了与视网膜中其他细胞“对话”的能力。研究小组发现,缺氧是导致这种交流缺失的关键因素。

为了克服这一挑战,研究小组在器官捐赠者死后20分钟内将其眼睛摘除,并设计了一种特殊的运输装置,以恢复器官捐赠者眼中的氧气和其他营养物质。他们还制作了一种刺激视网膜并测量其细胞电活动的装置。通过这种方法,研究小组可以恢复出一种在活人眼中可以看到的特定电信号,即“B波”。这是首次从人死后的眼睛中央视网膜记录到B波。

在过去的研究中,科学家在器官捐赠者的眼睛中恢复了非常有限的电活动,但在黄斑中从未实现过。现在,研究人员可以让视网膜细胞互相“交谈”。

该团队展示的这一过程可用于研究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其他神经元组织。这一革命性的技术进步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致盲性视网膜疾病,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研究人员指出,与非人灵长类动物的研究相比,这种方法可以降低研究成本,减少对动物模型的依赖,因为动物模型产生的结果并不总是适用于人类。虽然老鼠通常用于视觉研究,但它们的眼球中没有黄斑。未来,研究人员还可以在正常人眼细胞上测试潜在的新疗法,从而加快药物开发。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0

猜你喜欢

最新内容

ad

热点内容